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致敬“五一口号”矢志“专业报国”
发布时间:2018-04-29 14:36:12
 
 
  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郭沫若等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时间热烈响应“五一”号召,为了与旧政协中的“社会贤达”相区别,首次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
  “五一口号”的发布及其响应,表明人心向背完全倾向中国共产党,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具备了充分的政治条件,表明一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拉开了帷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道路的唯一性!
  无党派人士为协商建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党派人士作为最早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摒弃“中间路线”的政治力量,在“五一口号”的感召下,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踏上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周恩来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大家所从事的民主运动,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压迫。因此,有很多民主人士,在国民党统治区只能单枪匹马地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在当时的情况下,若形成一个组织,就要经过许多手续和挫折,那是很困难的。有许多人一直是孤军奋斗的,比如今天在座的代表中就有:一直领导着一支文化大军的郭沫若先生,在国民党统治下受着严重压迫的马寅初先生、李达先生,在北平遭到拘捕的符定一先生,在上海一直奋斗的宗教界人士吴耀宗先生,等等。他们虽然都没有组织一个政党或者政治团体,但却领导着很大一批民主人士,联系着许多方面的人士在奋斗着。奋斗的结果,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承认和允许在各党派以外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些民主人士也参加旧政协。当然,由于当时跟国民党协商时不得不带有若干妥协性,所以在参加旧政协的人中也有不是为民主而奋斗的、由国民党方面邀请的几位‘社会贤达’。这些人后来参加了伪国民大会,参加了伪国民政府。因此,大家一听到‘社会贤达’这个名称就有不快之感,尤其是郭沫若先生就很痛恨这个名称。他在香港同各民主党派首先响应中共去年‘五一’号召的时候,就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筹备新政协时,中国共产党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当时有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李达、董鲁安(于力)、符定一、欧阳予倩、洪深、吴有训、王之相、丁燮林、周谷城等12人,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无党派人士张奚若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建议,被正式写入新中国的建国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会议共同纲领》。
  新时代的无党派人士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一口号”虽已定格于历史长河,但其承载的无党派人士的精神力量却能历久弥新、世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包括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联组会议上殷切嘱托:“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真理、传播真知,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无党派人士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提供了清晰的实践坐标,我们唯有不忘初心、建言为民、专业报国,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更多同行者,展现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家国情怀,才能以“现身说法”证明协商民主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才能回应老一代无党派人士响应“五一口号”的历史足音,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无党派人士篇章”!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8-04/28/c_1122760874.ht